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现在公司的领导在几个月前交给我一个小任务:每周整理分析至少5个活动案例,不限行业形式类型。于是我开始在朋友圈公众号线下等地方关注有哪些值得记录的活动,通过这几个月的整理和分析,我总结出了在活动策划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节点,这些节点的设计和策划对结果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些关键节点我归纳为:活动的定位、发起点、传播链条。下面会通过案例详细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和阐述。
一、活动的定位
一个活动,首先需要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单纯盲目的做活动。
在后续的活动策划设计中,要一直保持这个“目的”的方向,我经历的一些活动在策划阶段,脑暴之后被某个idea吸引,于是开始根据这个idea展开思考,结果想了很久才发现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目的。
二、活动的发起点
活动的发起点即是一个活动最初的切入点,不同切入点带来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一个面向家长的公众号的晒娃活动很火,但是如果移植到一个面向学生的公众号变成晒成绩单,效果可能会一落千丈。同样一个需要评论写出自己的故事类型的社区UGC活动,若面向的用户群体特点是潜水多于发帖,活动的效果可能会很糟糕。
从上面可以看到:一个活动的发起点,是与产品本身的风格和目标用户群体的属性强相关的。
得到的用户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已为人父母的家长,美式教育对于国人同时又是很陌生的,所以内容本身的质量很高,保存截图转发到朋友圈的行为相比这种高质量内容简直不值得一提,家长会很愿意转发,同时家长们的朋友圈存在大量同种属性的家长用户,传播链条延长。所以这种活动的发起点对于传播和转化都是有很大积极促进作用的。
三、传播链条
一个活动是否成功,除了有一个好的发起点,还需要有很强的传播链条,能够触达到更多外圈层级的用户—— 一级用户就是你能够最先触达的目标用户,二级用户可以理解为产品的潜在用户,通过转化可以变成目标用户,三级及以上的用户基本可以理解为吃瓜群众。
我们在说一个活动或营销刷屏的时候,不能只看朋友圈有多少人转,而是看多少三级用户转发,一个病毒式传播的活动,若不触达到三级用户都是不合格的。这点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更具有思考意义:因为你的关系网络都是互联网从业者,所以一个活动通常由这些人开始传播的,也就是一二级用户,这种刷屏只能说在圈子内开始有影响,什么时候你看到小学同学,高中老师都开始转发了,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刷屏级活动。
举一个今天刚刚经历过的刷屏级活动——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通过一元钱可以购买一张残疾儿童或精神有问题的人的画作保存作为壁纸,首先“公益”这个词对于任何人都是个积极的,想要去转发的点;其次一元钱的成本非常低,用一元钱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善心,何乐而不为?同情心,公益心,极低的参与成本,项目透明化,使得这次活动大肆刷屏,保守估计千万级别的传播量。
同样作为刷屏级别的活动——新世相4小时逃离北上广。在传播链条上,通过激发北上广上班族不满足当下生活,压力过大,想要逃离的心理,加上买好的机票和对未知地点的憧憬和向往,撬动了第一个杠杆点,然后又通过直播,各大媒体平台讨论,话题发酵,触达更外层级的用户。
虽然很少能经历千万上亿级别传播量,但是在活动的策划设计中,应该将“传播链条”这个概念考虑到——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一些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人群,在哪些传播的关键节点设置一些行为去加强活动的传播,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